找到相关内容8552篇,用时1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顶经介绍

    界品、降三世品、遍调伏品、一切义成就品等四大品。  第二会:一切如来秘密主瑜伽 于色究竟天。  第三会:一切教集瑜伽 于法界宫殿。  第四会:降三世金刚瑜伽 于须弥山顶。  第五会:世间出世间金刚瑜伽 于波罗奈斯国空界。  第六会: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瑜伽 于他化自在天宫。  第七会:普贤瑜伽 于普贤菩萨宫殿。  第八会:胜初瑜伽 于普贤菩萨宫殿。  第九会:一切佛集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5962159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诸行无常?

    ;刹那灭义”。佛经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“诸行”,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。“行”是迁流变动的...“异”;现象的消灭叫做“灭”。刹那是极短的时间,佛经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。刹那生灭,就是一刹那具足生、住、异、灭。有人问,一个人的寿命一般有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1277659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法器?

    道场、修正佛法的资具,即为法器。 在《华严经·入法界品·宝髻长者》:“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,乃至修五分别功德道具。”《观自在章》也云:“善财作如是念:善知识者,治一切智,助道之具。” 在《阿含经》:“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,即是增长善法之具。”而在《菩萨戒经》也:“资生顺道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5378010.html
  • 《放光般若波罗蜜经》在中国的传译和影响

    很快将经本送回汉地。为此他还与于阗国的小乘学者进行了一番斗争。《高僧传》:“未发之顷,于阗诸小乘学众,遂以白王云:‘汉地沙门欲以婆罗门书,惑乱正典,王为地主,若不禁之,将断大法,聋盲汉地,王之咎也。...无罗叉等译出的,它的译出与朱仕行有着很大关系。由于《道行经》行文粗涩,难以清晰理解 。朱仕行在讲解时,常常遇到困难,因此誓志到西域取得大品的原本。《高僧传》:   士行尝于洛阳,讲《道行经》,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361922.html
  • CNKI收录的因明论文综述6

    评论  虞愚在《玄奘对因明的贡献》:“本文论述了玄奘在印度游学期间和回国以后对因明所作的贡献。前者主要表现在修改胜军立量和解答正量部师般若毱多的难题;后者主要表现在翻译因明经典、通过讲述对因明有所...史上的贡献》:“唐代名僧玄奘长期在印度留学,回国后继续研习讲述因明学,翻译印度因明学文献,发展了因明学理论,使唐朝成了当时世界上因明学研究的高峰和因明学东渐的源头。中国近代出现了世界逻辑史上罕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0338636.html
  • 把握解脱命脉——止观学修刍议

    把握解脱命脉——止观学修刍议  《俱舍论》:“佛正法有二,以教证为体。”此所有的佛法分为教、证两大部分,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的内涵。“教正法”是指导修持的思想理论体系,即经、律、论三藏。“证正法...就不知道如何行驶,或虽知道路线,但却不依此而行,也必定不能到达目的地。印度莲花戒论师所著《修道次第论》:“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,即是修慧之所应修,非应修余。如示跑地,而应随跑。”  只有佛、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3.html
  • 宗喀巴止观思想管窥

    止观是佛教的核心,对于止观的论述,在佛教各教派都有不同的认识,宗喀巴大师在其很多著作,依据无垢正理进行辨析,为后来学人所重视。今略述其要。  《俱舍论》:“佛正法有二,以教证为体。”此所有的...《修道次第论》:“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,即是修慧之所应修,非应修余。如示跑地,而应随跑。”  只有佛、菩萨传授的经、律、论三藏才能作为修习佛法的唯一向导,因为能正确开示修行道路而远离谬误的只有三宝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4158736.html
  • 和谐世界如何从心开始

    不能观者,究竟沉沦。众生之心犹如大地,五谷五果从大地生。如是心法,生世出世善恶……以此因缘,三界唯心,心名为地。”[2]人类自身的染污和净化也是由心所决定的,如论典:“心垢故众生垢,心净故众生净。” [3]乃至佛教信仰的实现同样以心为本,经典:“应知念念常有佛成正觉。何以故?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。” [4]  二、如何把握自心  佛教虽然承认人心所具有的决定作用,但并不许可随心主导,...

    圆 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0959328.html
  • 试析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与无

    超凡入圣。毕竟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,毕竟人的根性是避苦而求乐。于是,净土法门就有了无限的生机。如《阿弥陀经》佛陀无问自的殊胜,《大乘起信论》,马鸣菩萨: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所修善根,回向愿...信心。  一、净土的安立  1为导引众生解脱而安立  (1)、净土依据:依念佛的因缘而安立。诸佛菩萨慈悲开示念佛法门,安立净土,接引众生离苦得乐。《法华经》“方便品”:“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,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055062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的地位

     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的地位   般若是梵语prajna 音译,又译作班若、波若、钵若、般罗若、钵剌若、般赖若、波赖若、钵贤禳,它解释为智慧、慧、明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三:“般若者,秦言智慧。一切诸智慧,最为第一,无上无比无等,更无胜者。” 在卷八十四又说:“般若名慧,波罗蜜名到彼岸。” 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二:“言般若者,此方名慧,于法观达,故称为慧。” 《往生论注》:“般若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